LED照明進入跨界合作轉型創新期
發布者: 福田電器 發布時間:2016-6-1 14:31:41 查看次數:
不想當廚子的裁縫則不是好司機,這是一個關于跨界的故事。我們知道,跨界合作是近來LED照明行業最熱門的話題之一。
回顧LED產業發展,經過了價格戰等惡性競爭時期,產品價格已經突破底線。行業產能過剩,企業利潤攤薄,能活下來的企業基本都經過了血與火的考驗。隨著產業大環境不斷提升,國家也倡導企業創新,LED產業也需要進入到創新轉型期,這就需要資本市場的推動。
照明是物聯網中最貼近用戶、最基礎的應用之一,使用頻次高,規模大,是智慧城市、智慧家庭的重要組成部分。伴隨著移動端、物聯網、大數據、以及云計算等技術的不斷發展,手持大數據和巨大流量資源的互聯網企業,近年來頻頻與LED照明行業跨界。而跨界發展,是LED產業新的增長點,對于拓展應用領域具有重要意義,在這樣飛速發展,消費、需求、產業升級的時代里,LED產業只有跟上時代步伐,才能實現更好的發展。
LED產業鏈主要分為上游外延片和芯片、中游封裝和下游產品應用:
目前,中國LED產業鏈的競爭格局主要如下:
一、產業鏈上游競爭格局
中國LED產業鏈上游外延片與芯片制造專利被歐日美企業壟斷。外延片和芯片制作環節是專利競爭最激烈、資金投入最大、技術和設備要求最高的環節,制造專利幾乎被日亞、CREE、Lumileds、OSRAM、GElcore、豐田合成等日本、歐美企業壟斷。
LED產業鏈中最為關鍵的外延片生產設備制造廠家主要有美國的Veeco、德國的Aixtron,以及日本的NipponSanso和NissinElectric,日本企業只供應本國,不出口。
二、產業鏈中游競爭格局
LED產業鏈中游封裝環節,臺韓企業技術進步明顯,銷量趕超歐美。臺灣和韓國擁有消費電子完整產業鏈,產業上下游相互配套,供銷穩定,具有背光市場的產業優勢,其LED封裝企業產量和營收均居世界前列,但他們與歐日美企業仍有技術差距。
三、產業鏈下游競爭格局
LED產業鏈下游應用環節,本土企業享有渠道與成本優勢。國外知名在設計專利、生產技術、產品品質上領先,但本土企業依靠國內政府補貼、招標等政策扶持以及勞動力成本、銷售渠道等優勢,與國際品牌共同分享市場份額。
近年來大玩跨界的LED企業布局:
LED+金融服務
LED+數字傳媒
LED+體育
LED+文化
LED+教育
LED封裝+車聯網
雖然LED照明跨界發展是必然趨勢,但畢竟智能照明是一種新事物,它的跨界發展是一條沒有人走過的路,照明行業目前也是魚龍混雜,缺乏統一的標準,硬件軟件也雖更新頻繁,但在技術上卻還沒有實質性的突破。我們現在所看到的市面上的產品也還只是一種輕智能的產品。因而,對于LED跨界發展來說,技術是其一大瓶頸,除此之外,統一的行業標準,更多的創新思路也是LED照明跨界發展所需要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