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的條件
發布者: 福田電器 發布時間:2016-12-31 18:12:47 查看次數:
創新的條件——湯六根
自李總經理提出“提效率,保品質,降成本,重創新”十二字內功心法口訣已經有好幾個月了。但是在這個最近的2個月中的分享中,上去升旗儀式后分享創新,每個人都分享的是創新很重要,創新的意義,創新的重要性。但就是沒有分享,我們需要怎么去創新。今天通過《福田新視界》與全公司分享一下我認為應該怎么去創新。
創新是指以現有的思維模式提出有別于常規或常人思路的見解為導向,利用現有的知識和物質,在特定的環境中,本著理想化需要或為滿足社會需求,而改進或創造新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徑、環境,并能獲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為。這是對創新的定義,定義中有三個關鍵點,分別是①有別于常規或常人思路,②需求,③改進或創造。我將通過以下一個案例,引出我的觀點和看法。
1978年11月24日晚上,安徽省鳳陽縣鳳梨公社小崗村洗頭嚴力華家低矮殘破的茅屋里擠滿了18位農民。關系到全村命運的一次秘密會議此刻正在召開。這次的會議直接成果是誕生了一份不到白字的包干保證書。其中主要內容有三條:一、分田到戶;二是不再伸手向國家要錢要糧;三是如果干部坐牢,社員保證把他們的小孩養活到18歲。在會上,隊長嚴峻昌特別強調,“我們分田到戶,瞞上不瞞下,不準向任何人透露”。1978年,全中國農民都在“搞集體”即人民公社化,在當時這個舉動是冒天下之大不韙的。1979年10月,小崗村打谷場上一片金黃,經計量當年糧食總產量66噸,相當于全隊1966年1970年5年糧食產量的總和。就算是取得了卓越的成績,在1979年,批評“包產到戶”的聲音也是不絕于耳。
從上面這個案例中,需求就是不再向國家伸手要錢要糧,提高糧食產量;改進和創造體現在“分田到戶”成為聯產承包責任制開端;而有別于常規就是在人民公社和“大躍進”時期,“文化大革命”結束不到兩年的社會環境下,提出“分田到戶”就是有別常規或常人的思路。
寫了這么多,那我們應該怎么去創新呢。我認為,要創新,應該要有以下幾點:
創新需要有需求,或者說是目標。我們只知道我們要去創新,但是我們創新的目標和需求在哪里,沒有目標或者是沒有找到自己的需求所在,就不會有創新,就算有創新,也不會有太大的作用或者和企業無必然的聯系。
創新需要關注和支持。從上面講的那個案例中,保證書中,提到了第三條內容“如果干部坐牢,社員保證把他們的小孩養活到18歲”。在“分田到戶”這項創新中,是有領導支持,如果領導不支持,“分田到戶”也不能夠很好的推行開來。但“分田到戶”因為只有村領導干部支持他能起到的作用也僅僅只是在村里才能夠推行下去。大家可以通過上網查一下,真正全國范圍中實行“分田到戶”的聯產承包責任制的時間是1983年,在1982年國家立憲法明確承認“農村和城市郊區的土地,除法律規定屬于國家所有的以外,屬于集體所有”之后??梢?,領導對創新的關注、支持至關重要,直接影響創新推行與效果。
創新需要勇氣和承擔責任。創新是改進和創造行為,這種行為必定會與常規相矛盾,因此我們必須要有勇氣敢于去創新,創新遇到的常規阻力過大會導致創新失敗,創新者必須要承擔責任。就好比歷史中的維新變法,康有為,舊派勢力過大導致變法失敗,承擔了付出生命的責任。而在企業中,也可能因為創新而觸及守舊思想的領導,受到遏制,沒準會失業。至此,勇氣和承擔責任,必不可少。
因此,我認為,創新要具有需求或目標、領導的關注和支持這兩個前提條件,必要條件有勇氣和敢于承擔責任的人。滿足前提條件和必要條件后才能更好的去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