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藍光危害如何解決?
近日,醫學專家擔憂LED藍光會對視網膜造成損害,甚至是失明。這一消息在網上引起了網友們的廣泛關注和大量轉發評論,同時也引起了光源專家高度關注。
“藍光”是指的可見光中最接近紫外線的部分,這些波長在400-500納米范圍內的光頻率比紫外線略低,是可見光中能量最高的部分,顏色則是藍色和紫色,因此就被俗稱為“藍光”。
藍光的真正名稱叫做High Energy Visible Lights,也就是高能可見光。光是一種電磁輻射,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傷害可能性,是隨著能量,或者說頻率上升而加強的。比如能量高的、頻率高、波長短的宇宙射線對人體的傷害是最強的,頻率再低一級的紫外線也會對人體的眼睛造成傷害,并可能引起皮膚癌。
藍光對于人體的傷害現在還屬于“早期研究”——不像紫外線傷害有每年數以百萬計的病患作為案例,藍光的危害證據目前還主要集中在鼠兔猴這些可憐的實驗動物身上。這樣一來,其實藍光對人的傷害并未確認,自然也就不會設計出標準的藍光防護產品。除了效果無從評估外,防藍光眼鏡和類似產品用單獨過濾藍光來防護的方式也并不是那么令人喜歡。
無論是太陽光、燈光還是顯示器的光線,都是不同波長,不同顏色的混合,如果我們很偏心的只過濾藍光,那么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偏色。也就是說你家精心挑選的色彩飽和、還原度高、超高清4K屏幕,瞬間就被眼鏡給禍害了。
為了減少藍光,很多朋友去購買一些減少藍光的傷害防藍光眼鏡等產品,其實有更簡單的方法:在不妨礙閱讀觀看的情況下,適度地調低亮度。除此之外,就是用手機、iPad、電腦或者電視觀看閱讀,問題不在于藍光,也不在于輻射這些常見的噱頭。這些電子產品本身沒有什么大問題,但它們的出現大幅度增加了我們一天中“閱讀觀看”時間的時長。
一般來說,正規廠家經過國家質檢上市的產品,不會存在藍光過量的隱患。 但有一些LED燈的生產商并不注意控制藍光的強度,他們所生產的LED燈具中藍光是“過量”的,對眼睛存在藍光輻射損害。
對于市場上售賣的LED燈,如何判斷LED藍光過量是一個復雜的問題。但是個別廠家已經研發出了大幅度減少藍光的LED產品,如上圖這款LED超薄吸頂燈,最大的賣點是超薄以及減少90%以上的藍光,能很好的保護人的眼睛。
本著愛眼護眼的角度,議大家在購買LED燈的時候選擇藍光強度低的燈具。有條件的人可以拿光譜儀測一下LED燈發出的光的光譜——如果LED燈發出的藍光的強度比太陽光中的藍光強很多,那千萬不要購買。